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香孩儿赵匡胤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坦然/著

    王老五第二天到书店,买了些关于宋朝的史书,正史野史歪史,只要是涉及宋太祖赵匡胤的,他都买。

    自从唐朝李世民杀害亲兄弟当上皇帝的玄武门事件后,历代皇帝,都害怕自家的暴露给世人,(皇宫里的生活,自古都不怎么干净,为了权力,杀父害兄的骨肉相残是屡见不鲜,这畜事,自然不能让老百姓知道生怕老百姓说三道四,影响不好,于是一个个都开始干预写史书的人,要知道,当时记录历史的人,别说吃饭,连小命都拽在皇帝的手心里,所以也就不敢实事求是的写,写的大都是为了讨好皇帝,有的甚至为皇帝歌功颂德,否则他就写不了书,做不了官,甚至小命不保,哪还有像司马迁那样,被割了命根还坚持实事求是的史学家,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只敢写到五代十国,不敢提及赵匡胤半个字。司马光后,就更没有真正史学家了,即使有,也被当时的皇朝社会给灭了或是掩盖了。

    这样写出来的史书,能算是史书吗?

    所以从李世民那一代皇帝开始,所谓的正史都有水分,野史和歪史,泛滥成灾也就不足为奇,民间传说越加地丰富,有的甚至神乎其神,把帝王将相的生活,评讲得无比神秘,所以才有了很多的野史故事,歪史编撰等,也给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民间流传故事。

    王老五不懂历史,他不做历史研究,只是想查找合欢佛在历史上都有些什么故事,合欢佛的历史本来就没多少人知道,查找起来谈何容易,但他遇到赵景辉后,从他口中知道合欢佛在唐代完了后的一丝消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经过翻查史书这么一折腾,王老五对赵匡胤这个武功皇帝才算是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原来,赵匡胤家祖籍在涿州,但他生于河南洛阳,小名叫香孩儿。

    据记载,公圆927年3月21日(阴历九二七年二月十六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

    民间传闻说,赵匡胤出生时,出现了‘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的奇异现象,父母为此给他起了个小名叫‘香孩儿’,一个会散发香味的孩子,父母当然喜爱。除了屎壳郎,还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动物喜欢臭。

    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所以《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说他是武将之后。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将军的儿子会武功。受父亲的遗传,加上在军营长大,赵匡胤从小酷爱武术,先天遗传,加上后天熏陶,才造就了他这么一个武功高强的皇帝。

    赵匡胤是纯种的汉人,没经过任何优良杂交,后来能当上皇帝,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不是杂交的,也很优良。赵匡胤的属相是猪,不是龙,这又说明一点,属相的好坏,不代表其人的优劣,属龙的也许是条蛇,属猪的也不一定笨到像猪一样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只要努力,还是能成为‘真龙天子’的。

    少年时的赵匡胤,英俊潇洒,用当代人的话说,他长得十分有型,是个很有型的漂亮小伙子。《宋史》中是这样评说他长相的:“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意思是说,赵匡胤的相貌,让人看了后,都认为他不是一般的人。说明他长得实在很帅,能让人看一眼就记住,这多半是指女人看了后的想法,要是男人看了后都说他非同一般的人,那么,他的相貌魅力,可以说是大大超出了他的人格魅力,世间这样的男人,还真是不多见,恐怕潘安也难以与其比美了。

    身高貌美,气质又好,要是在当今这个只重外表不认内心的社会,赵匡胤肯定能成为一个大红大紫的明星,会迷倒许多青春美少女,让老太太都能变得年轻,小少妇都变得纯情可爱。

    所谓乱世出英雄,长在江河破碎时代的人,不成为土匪就肯定能当英雄。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了整整2盛世的时代消失了,接踵而来的,就是让老百姓遭受苦难的长久不息的动乱。

    赵匡胤可谓是历史上武功第一高强的皇帝,他自创的太祖长拳,整套拳路演练起来,虎虎生风,而且实用,拳路风格充分体现了北方人的那种豪迈勇武的特征,成为当今中国武术界的六大名拳之一,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他的奇迹还不止这一个,他还创造了“大小盘龙棍”,也就是后来我们知道的双节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武术练到能自创套路的学武之人,在那个崇尚武力的乱世年代,即使成不了皇帝,那也是可以成为一代名将的,更何况赵匡胤是个能文能武的盖世奇才,能不干出点惊天动地事情来吗?

    要是没有赵匡胤发明的这个双节棍,恐怕现在社会上会少了很多的精彩娱乐,比如李小龙也许就只会拳脚功夫而不会用双节棍表演了,小周也许就不会唱出《双节棍》那样好听的歌来,要是没有了这些,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遗憾终身啊?之所以有这些好玩好看的,考证起来,还得感谢我们的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自幼勤奋好学,当然,这与他父亲的严厉教导和给他创造良好条件是分不开的。在赵匡胤幼年时,他父亲多次要他放弃学武,专心学文,因为他父亲本身是一个武夫,认为武功再高,也只能帮别人打天下,不能自己治天下,所以替他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师,让赵匡胤在小时候就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懂得了一些治国平天下的帝王理论。要是史书上记载的是真的,那么,他父亲可是从小就开始培养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