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七章 自以为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展……否则以秩之才,又岂容那萧去病宵小跳梁!”

    一群人的议论汹汹,愤愤不平中,一旁的柳萱儿简直都惊呆了——这群人好大的胆子啊,这样肆意攻讦燕王……

    其实说起来,古代的青楼女子,特别是高级青楼的当红头牌,都是从小请最好的老师悉心教导的,琴棋书画,写诗做赋都是无所不精,真论起才学来,其实比一般的学子还要只高不低。

    联想到长期以来,这几人做的几首酸不溜秋、婉转凄迷的诗,还有发表的一些所谓治国言论,柳萱儿就忍不住在心里嗤笑起来——一群只会书空咄咄,高谈阔论的酸丁。你们要能得到赏识,那才真是怪了!

    然而便在众人议论纷纷,柳萱儿冷眼旁观之际,就听见马蹄声响。却是直接从十字街往潇湘馆而来,转瞬之间,就见一名宦官模样和一名长随仆役模样的两名骑士下马走上了阁楼,竟是冲着刘秩而来。

    “诸位可是刘秩、李揖、邓景山、宋若思几位太学生?房侍郎有要事相招。”

    房侍郎便是房琯,从小好读书。受到开元宰相张说和张九龄的赏赐,做官以后最喜欢招纳宾客,高谈阔论,自负文武全才,俨然一代文宗,名气极大。

    李亨登基之后,他被囚禁这么多年,自然是没什么心腹,右相李岘是天策府第三号人物,政事第一人。韦见素也极会看风色,加之李亨本身能力有限,所以最开始这段时间,李亨就几乎被架空起来也似。

    倒是房琯虽然本质上是个书呆子,却只有一股耿直执拗的劲,多次上疏抨击李岘、李倓、还有萧去病等人,加之久负盛名,于是一下受到李亨的重用,引为心腹。

    眼瞧着八名太学生随着两人急冲冲而去,隐约还听到什么圣人召见什么的。一旁的柳萱儿这次终于彻底傻了,这八个读书读傻了酸秀才,这还真的就受到赏识,要被重用了?

    咄咄怪事……

    便在当天晚上。皇城(太极宫南边,三省六部上班的地方)当中,忙碌了一天的皇太子、尚书左丞李倓和中书令右相,尚书右仆射李岘正在吃晚饭。

    这段时间,两人都忙坏了,李隆基不理朝政多年。李林甫时期是妒贤嫉能,朝中没什么优秀人才,很多事情都要李林甫这个工作狂亲自做,就积压下很多事情;

    之后杨国忠掌权,则完全是乱来,破坏所有规矩,所有程序,朝政上的事跟玩一样,而都畿道那边却习惯做事严谨有序。

    这段时间两人就忙着将大唐的中~央~政~府的工作,整理一遍,使其走上正轨,因此很多时候,两人甚至晚上都还要加班。

    此刻正是难得的空闲时间,两人一边吃着饭,一边天南海北地说着话,李倓兴致勃勃地道:“……听师父讲,师祖有一个办法,能将天上的闪电中的电流利用起来,到时候就可以有几百上千种用途……

    最简单且最实用的一种用途就叫做电报,师父说电报机(莫尔斯快机)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但必须要先有电……也许最快半年就能研发出来,到时候即使相隔几千里,也能瞬间传递信息……。”

    李岘静静听着,对于萧去病所说的新鲜东西,他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他也听萧去病和李倓讲过铁路和火车,相比电报,他反倒更期待火车。

    听说兰陵王已经准备立项安排人研发所谓的蒸汽机,竟然是个长达五年的项目,预备拨款六百万缗;还有,明年开春之后,两支舰队就要同时往东和往西出航了,说是要绕地球一圈,现在已经在开始准备了……

    自从跟了这萧去病之后,自己就是劳碌命,不过一想到自己所做的是前无古人的大事业,又觉得这点辛苦不算什么了。

    便在这时,天策府特务头子李天锡悄悄走了进来,一脸急色,李岘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还不是陛下和房琯,今天他们召见了刘秩、李揖一帮太学生,密谋大事。还有,那李辅国还派人偷偷收买了袁崇年,图谋不轨。”

    李天锡说得隐晦,但李倓和李岘如何不知道这所谓的大事,便是当今陛下当了皇帝之后,打却不能独掌大权,心中郁郁,意图废掉李倓,对付天策府。

    李倓听完,黯然了一下,然后又笑了起来:“那刘秩可受到了陛下的赏识和重用?”

    “刘秩几人受到陛下大大的赞赏,被封为宪部(刑部)辅佐右丞,宪部员外郎、还有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位。”

    李岘眉头一下皱了起来,现在天策府发起讨论要限制皇帝的权力,可现在陛下这么做,却是完全不符合法律程序的。但他毕竟是皇帝,现在朝政上大多数事情都是自己和李倓在做,已经把他架空了许多,皇帝已经对自己很有意见……看来这事也只能算了。

    而另一边,李倓在愣了一小下之后。竟然突然笑了起来,李岘问道:“殿下,你笑什么?”

    李倓道:“我笑太上皇因为杨国忠这个猪队友而禅位,现在陛下又找了刘秩这个猪队友。而且还把他当成一个宝。”

    猪队友是萧去病对杨国忠的评价,李岘自然知道意思,可李倓说刘秩也是猪队友,李岘一下就来了兴趣:“这话怎么说,殿下对这刘秩很了解?”

    李倓笑着道:“怎么不了解。他就是一读书读傻了的腐儒啊。去年的时候,这个刘秩跑到洛阳来准备投效天策府,却自负大才,多次暗示,放出风去想让孤对他三顾茅庐,可是孤根本看不上他。

    于是他就再也端不住了,巴巴地投书到建宁王府,那文章孤看了,简直把孤笑得肚子疼。”

    李天锡好奇道:“他都讲了些什么,能有这么好笑?”

    李倓忍俊不禁道:“两篇文章。其一为政典,讲的是如何治国,核心思想就是两条,一是恢复上古时期官制;二是恢复井田制。

    在这刘秩看来,我华夏只有在上古三代(夏商周)时期才是最好的时代,以仁义而王,以道德而治,所以只要将所有的典章制度恢复到周朝时期,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废除大唐的均田制,改为井田制。不但所有的百姓都不会饿肚子,更加能够让大唐海晏河清,太平万年!”

    井田制就是春秋以前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就是必须将土地方方正正分成九百亩的一块块的井田。每块井田阡陌纵横。再像个井字一样,被平均划为九块。

    外面八块,分给八人耕种,每人耕种一块,收入归自己;中间是公田,由八人共耕。收入归国家。

    这是一种极其僵化,极其麻烦,没有一点可操作性的土地制度,早就春秋时期就被淘汰了。李天锡完全不懂,但李岘却是一下听呆了,只觉得匪夷所思,过了半饷才忍不住也笑了起来:“荒唐绝顶,腐儒之见,这刘秩果真是读书读傻了,”

    李倓笑道:“还有更荒唐的,他的那篇《止戈记》则是讲如何止息兵戈的,办法就是收缴天下所有的兵器,所有的铁器,连菜刀也要九户人家共用一把,这样没有兵器自然就不会有争斗;再有就是实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将所有的王子都分封到边境上,镇守边疆,同时独尊儒术,尊王攘夷,自然天下太平,再无兵戈!”

    这回李天锡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也听懂了,他忍不住扑哧笑了起来:“哼哼哼,依我看,这刘秩不是读书读傻了,简直就是脑子里进屎了啊!”

    李倓也笑道:“就是啊,还有那个房琯也是个喜欢高谈阔论,一味复古的腐儒,陛下赏识并重用这样一群人,不是找了一群猪队友么?李天锡,你就秘密监视,让他们折腾好了。”

    李天锡点头告辞,李岘看着李倓也是微微点头,之前还担心他太过至纯至孝,到时候在亲情和天策府事业之间会有两难,现在看来担心完全多余了,他现在越来越像个皇帝了。

    于是乎,皇帝李亨和太子李倓双方,便这样心照不宣地维持这微妙的和平,两方各自忙碌。

    萧去病日本的山地丛林一路横扫,李倓和李岘忙着让朝政走上正规,并将都畿道的建设经验逐步推广到京畿道和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李亨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各种准备。

    便在房琯、刘秩、李揖被李亨委以重用后不久,袁崇年也被李亨调到了长安,负责训练禁军和京兆军。

    这袁崇年原为大唐武学学生,在幽州军叛乱之后被任命为农兵校尉,彻底平定幽州军叛乱后,因表现较差而被裁撤。

    但他却密奏李亨说是因不满萧去病和李倓而被排挤,并认为天策府练兵不过如此,他已经完全掌握,结果受到李辅国的重视,最后被李亨引为心腹。在密室召对之时,袁崇年更是放出豪言,若是予他全权,一年可平天策府,李亨大喜!

    另一边,成王李俶也在奉旨出使回纥之时,与回纥可汗移地健秘密达成协议,准备向其借兵,征讨天策府;之后李亨又命令各镇节度使入朝之时必须携带家眷,并让家眷定居长安。

    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至德元年的大朝会上,所有的大臣就都明白了,李亨和李倓父子两即将反目,在平定安禄山幽州军叛乱之后,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大唐的上空。(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