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经营西域记(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商富有吗?错,唐朝皇帝和官员比谁都知道。但他们有的是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即使再缺钱用,也没有打过昭武九国胡商的主意,也不屑过去掠夺富裕的河中之地。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唐就会对相当富裕的河中昭武九国多一些重视,也会对当时占据河中的大食多一些了解。

    如果我们后世人用上帝视角去看待这件事,高仙芝屠石国拓折城无疑是非常错误的。

    最大的错误就是情报工作的缺失和对局势把握的错误。如果唐朝如大食一般,如后世十七,十八世纪的英格兰那样,把河中之地当成一块可掠夺的大肥肉,就会针对河中,针对大食多做一些情报工作,就会知道大食到底是个怎样的敌人。

    假如大唐要彻底从大食手里抢回河中之地,最好的时机应该是748年到749年这两年大食内乱的时候,但唐朝对此一无所知,而且唐朝对河中之地的也没有过多的想法。这些都是历史,时代,和我们国人思想的局限性,先不去说。

    就事论事,高仙芝攻打石国也是十分错误的。

    高仙芝攻打石国原因,第一个是石国和宁远国相争,抢了宁远国的怛逻斯城,并且处处打压宁远国,宁远国与唐朝交厚,高仙芝受宁远国之情攻打石国;第二个原因是,石国确实损害了唐朝的利益,石国与碎叶川的黄姓突骑施勾结在一起,并且收留了流落在怛逻斯城附近是数万昭武九国难民。这些难民都是被大食攻打失去家园流落到此,但是他们专门抢掠过路商旅,掳掠人口,严重堵塞了丝绸之路北道的通畅。

    石国与反叛大唐的黄姓突骑施勾结,威胁了唐朝的安全,收留专门抢掠商旅的昭武九国胡,堵塞了丝绸之路的顺畅,损害了唐朝的利益和面子。从这两点上来说,高仙芝攻打石国,石国并不冤枉。

    而站在石国的角度上看,石国此举也是情有可原。其一,唐朝偏心宁远国石国自然不服;其二,大食当时重新占据河中昭武九国除石国和宁远国之外所有的地区,压迫石国(要石国交税),石国面临巨大威胁,向唐朝求援(741年上表请讨大食),但唐朝没同意,石国不得不寻找其他力量以求自保,黄姓突骑施和昭武九国难民当然是很好的选择。

    就是站在唐朝的角度上,当时进攻石国也是错误的。因为石国虽然威胁了唐朝的安全、损害了唐朝的利益。但从全局上讲,石国却是唐朝和大食之间的缓冲。并且石国只是为了自保,石国不会主动攻击唐朝,大食才是唐朝在河中之地真正的敌人,他们对土地和财富的渴望是没有止境的。

    假如唐朝进攻大食,石国极有可能会出兵相助,因为在当时的石国看来,大食才是他唯一的威胁。这样一来,就变成石国和唐朝一起进攻大食了;但是唐朝进攻石国,石国为了自保就会倒向曾经的敌人大食,就变成了石国和大食一起进攻唐朝了。

    怛罗斯之战唐朝之所以会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没有把大食当场最要对手,而大食却把唐朝当做唯一对手。

    怛罗斯之战唐朝失败的二个原因就是情报工作的失败。高仙芝屠完石国,回到安西不久,黑衣大食在河中就爆发阿拉伯人什叶派起义,齐雅德最先率领的一万平乱官军一战就全军覆没,最后在安国、米**队帮助下才平定这伙叛乱。但没过多久齐雅德杀死安国王,河中昭武九国也开始叛乱(参见《黑衣大食是怎么回事》)……

    如果这个时候高仙芝得到消息,出兵河中,几乎可以一战而胜,将大食势力彻底赶出河中。但高仙芝没有,唐朝根本不重视大食,也不重视河中,高仙芝当时正忙着入朝,去长安献捷。安西到长安万里之遥,高仙芝要在元旦大朝会之前带着俘虏赶到长安,应该是**月就从安西出发了。而这个时候河中正打得一团乱。

    在高仙芝踏上回长安献捷的路程时,并·波悉林另一大将军巴里黑总督阿布·达乌德越过乌浒水,顺利进军骨咄,骨咄国王罗全节被围后,于夜逃亡拔汗那,而后穿过突厥地区来到唐朝。罗全节应该是在751年正月或者二月到达的长安,为了让唐朝出兵帮他复国,他编造谎言“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

    于是高仙芝立即出长安出发赶往安西,几乎倾巢出动,(一共两万四,出动了两万),并征召了葛逻禄和宁远国一万多雇佣兵,出兵攻打怛逻斯城。貌似哥舒翰麾下的天威军也有去帮忙打碎叶,但为什么不请求北庭军出兵协助,原因就不清楚了,大概是安西、北庭之间有竞争吧。就是说安西强势则安西节度使领导北庭节度使,北庭强势则反之。

    具体战役过程,高仙芝的行军路线记载得都不清楚。但一点是清楚的安西军只有大约三万,但是他们的对手,石国,黄姓突骑施,大食,和被大食强行征召的昭武九国雇佣军加起来的数目应该有十几万到接近二十万。

    战役过程大约是高仙芝率军到达怛逻斯城城下,到这个时候黄姓突骑施和大食的援军应该已经先于他们赶到,攻城一两日后没有攻破。这个时候齐雅德带着呼罗珊和昭武九国大军赶到,高仙芝命令宁远国和葛逻禄的军队继续围住怛逻斯城,自己则亲率安西军主力拦截齐雅德的大军。

    双方血战五天,安西军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是极其善战,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安西军曾经占有很大的优势,唐朝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唐军战斗到傍晚之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大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而阿拉伯联军乘中**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唐朝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具体过程差不多就是这样。对于双方军队战斗力的分析,在《黑衣大食是怎么回事》一文中也有阐述。大食联军在正面战场被安西军完爆是个无疑的事实,战后不久大食多次派遣使者到长安求和也是双方都有确切记载的。之后唐朝是有机会卷土重来报仇雪恨的,但历史没给唐朝这个机会,四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安西军,陇右军,河西军入朝平叛,唐朝被打残,被唐朝压制了十多年的吐蕃趁机截断了河西走廊,安西失联几十年,最后被吐蕃占领。大唐对西域一百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当然败了就是败了,但我们后人追忆这场战役,也不得不为当时唐军强悍的战斗力所赞叹,终唐一朝,在安史之乱之前,在对外作战之中,都是有着主动出击的传统,有着许许多多令人赞叹、神往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如李靖攻灭东*突厥是主动出击,千里奔袭,以少胜多;苏定方灭西突厥是主动出击,千里奔袭,一万破十万,之后更是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石国,一战灭亡西突厥;之后苏定方平定葱岭以西还是主动进攻,长途奔袭……

    在安史之乱前,唐朝就是靠着这么多次主动进攻,锐意开拓,打出一片广阔的疆土;打出中原之地上百年的和平和繁荣;打出唐朝无上的荣耀和国际地位;打出一个民族最强的自信心……打出一个让无数中国人神往,昂扬进取,开放包容,自信雄烈的大唐盛世。(在笔者心中,只有开元盛世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盛世)

    但唐朝同样也有很多问题,其一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所谓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只追求敌人的臣服,而不屑于进行经济掠夺,重义轻利;其二就是错误的民*族*政*策,使得边疆一直不能安宁,一个是以夷制夷,一个是就是只打不开发,臣服几年这个地方又开始叛乱,然后又打,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其三就是外重内轻,边疆节度使权力过大,加上朝政到后期越来越昏聩,皇帝无心朝政,奸臣当道等,由此引发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唐朝一直没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加上唐朝上层的争权夺利,安史之乱打了八年在事实上其实并没有平地,而是唐朝向藩镇的一种妥协。所以,唐朝在安史之乱时期和之后,黄巢之乱时期一直到灭亡,这两段时期,唐朝一直屈辱不断,这也是很多人黑唐朝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前,是个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让所有中国人骄傲自豪的时代!

    我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安史之乱这个唐朝转折点前四年,一切还要从高仙芝回安西的路上说起……

    </br>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