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衣大食是怎么回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3、黑衣大食的权力之争

    并波悉林又派卡赫塔巴率军西进,追杀屡败屡战的奈斯尔。卡赫塔巴向沿途的波斯人/呼罗珊人发表演讲:“这片土地本来属于你们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现在胡大的伟力和光荣与你们同在,权力已经离开了阿拉伯人……胡大让你们战胜阿拉伯人,你们将战胜和屠杀他们。”

    卡赫塔巴的话表明,阿拔斯革命既是政治革命,也是宗教革命,还是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帝国反击战。如果说,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王朝的话,阿巴斯王朝则是披着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波斯人利用阿拉伯人的内讧,大搞反攻倒算。

    经过几轮残酷内战,奈斯尔手中已经没了可用之兵,虽然他一再向哈里发麦尔旺求助,却一无所获,卡赫塔巴一路畅通无阻,连下尼沙普尔、剌夷等名城重镇。

    之后卡赫塔巴率领并·波悉林麾下这支刚刚组建没多久的呼罗珊军队一直推进到哈马丹附近的尼哈旺德,才遇到足够坚强的抵抗,忠于倭马亚王朝的叙利亚军队抵抗了3个月,在得到卡赫塔巴保障他们生命的承诺之后,于749年6月开门投降。

    108年之前,阿拉伯人在尼哈旺德粉碎了波斯人最后一次抵抗,现在波斯人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747年阿巴斯革命正式爆发,也是阿拉伯帝国全面内战的一年,战火从最东方的中亚,蔓延到最西的西班牙。中亚的战事是并波悉林与哈里斯、朱大衣、奈斯尔等人的混战;伊拉克的主旋律是伊拉克总督与哈列哲派匪帮的战斗;叙利亚的战事在麦尔旺二世与各地总督之间进行。

    因此白衣大食哈里发根本没有能力派出兵力前来对抗阿拔斯党的呼罗珊大军,但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在这个时候,他截获一封阿拔斯地下*党的密信,然后根据这封信派人去往阿拔斯党人总部,将他们的头领第7任伊玛目易卜拉欣抓获了。易卜拉欣被捕之前,指定弟弟阿布·阿拔斯做继承人,带上阿拔斯家族的族人逃亡伊拉克。

    阿布·阿拔斯和曼苏尔等阿拔斯亲族来到库法,投奔阿拔斯党第二功臣阿布-萨拉麦。库法是伊拉克行省的首府,被阿拔斯地下*党头目,并·波悉林的顶头上司阿布-萨拉麦发动当地民众起义夺得占领。

    这个时候并·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将卡赫塔巴率领呼罗珊军队在与倭马亚军队的战斗中阵亡,他的儿子哈桑带着军队也来到库法。哈桑的父亲卡赫塔巴是阿布-萨拉麦的老下级,是阿布-萨拉麦看并·波悉林在呼罗珊打不开局面派卡赫塔巴前往呼罗珊协助他的。同时哈桑现任顶头上司并·波悉林又是阿布-萨拉麦的岳飞释放的奴隶,而且并·波悉林在名义上也是阿布-萨拉麦的下属;阿拔斯地下*党的几乎所有工作都是阿布-萨拉麦和他岳父主持的。

    阿布-萨拉麦将阿布·阿拔斯和曼苏尔藏了起来,秘密派人与阿里的嫡系后裔,顶级学者萨迪格联系,请他来库法即位哈里发。但萨迪格死活不肯来,最后阿拔斯在库法的消息再也隐藏不住,他被人认出,拥立为哈里发。

    阿布·阿拔斯痛恨阿布-萨拉麦不让自己做哈里发,从此决心除掉他,只是眼下,倭马亚哈里发麦尔旺还活着,大敌当前,不是内讧的时候。同时阿布·阿拔斯也十分忌惮萨迪格比他高贵许多的血统和无与伦比的声望,阿里家族成了阿巴斯党的头号大敌,双方反目成仇只是迟早问题。

    紧接着没多久,被捕的阿布·阿拔斯易卜拉欣在狱中去世,有迹象表明他是被他弟弟阿布·阿拔斯派人毒死的。

    战争还没结束,初具规模的黑衣大食继续西征叙利亚。

    随着呼罗珊军队步步逼近,坐镇两河上游哈兰的麦尔旺想不管都不行了,双方必须决一雌雄。他暂时与叙利亚军队搭成和解共同对抗阿拔斯党的呼罗珊军队。叙利亚人固然讨厌麦尔旺,但也不喜欢阿巴斯党人。

    在另一边,让谁做这支呼罗珊军队的统帅是个摆在阿拔斯面前的难题。这支远征原来的统帅卡赫塔巴战死,他的儿子太年轻,资历浅;阿布-萨拉麦试图拥立别人为哈里发,让他领军只会加深他的威望,更加不行;呼罗珊军真正的统帅并·波悉林又在遥远的木鹿。

    这时,阿布·阿拔斯的叔叔阿卜杜拉毛遂自荐,愿意领军。阿拔斯对他说“去吧,真主保佑你。”754年阿拔斯去世,阿卜杜拉就以这句话为依据,说当年哈里发任命自己做继承人,与阿阿拔斯的弟弟曼苏尔打内战。

    另一方白衣大食末代哈里发麦尔旺御驾亲征,双方在大萨卜河附近决战,此战白衣大食先胜后败,本来结局难定,但麦尔见势不妙,从浮桥渡过大萨卜河逃到河西,为了阻止阿军追击,斩断浮桥。结果导致白衣大食军顷刻全军崩溃,浮桥又被斩断,只能泅渡,结果,被淹死的比死在战场上的还多。

    为了表彰有功将士,哈里发下令,每个参战者,赏赐500第尔汗银币,月薪增加到80第尔汗,从此形成惯例,阿拔斯哈里发国(黑衣大食)的步兵年薪960第尔汗,骑兵加倍。胜利者、皇叔阿卜杜拉受封为叙利亚总督,全面负责伊拉克以西的军政,眼下的主要工作是追杀麦尔旺,防止他死灰复燃。

    失败的麦尔旺向西逃窜,由于阿卜杜拉乘胜穷追,首都哈兰、大马士革都不能久留,手下的人越来越少,逃到埃及的时候,已经众叛亲离。之后阿卜杜拉更是将倭马亚家族成员尽数杀死,只有一人希沙木哈里发的孙子---阿卜杜拉赫曼-伊本-穆阿威叶-伊本-希沙木,戏剧性地逃亡到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成功地建立了新的、辉煌的后倭马亚王朝。

    活人挨刀,死鬼们的尸体也要清算,大马士革、肯奈斯林和其他地方的哈里发陵墓,都被阿卜杜拉发掘和凌辱。苏莱曼的尸体,从达比格发掘出来;希沙木的尸体,从鲁萨法的陵墓中刨出来,还未腐烂,被打八十皮鞭后,焚化成灰,抛撒在地上;只有对波斯人实行过德政的欧麦尔二世的陵墓,没有遭受凌辱。

    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反攻倒算可见一斑。

    至此白衣大食的威胁彻底解除,下面要做的是清除内患,企图拥立阿里正宗后裔萨迪格的大宰相阿布-萨拉麦必须被解决。但要杀死阿布-萨拉麦必须探寻东方之王并·波悉林的态度和想法,因为阿拔斯党的军队都是并·波悉林一手组建起来的。

    阿拔斯哈里发于是让他的弟弟曼苏尔前往呼罗珊,曼苏尔忐忑不安的踏上东去之路,这是他首次去中亚。到了剌夷(德黑兰附近),就进入了并波悉林的地盘,曼苏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一路护送(押送)到木鹿,冷落他三天后,第四天两人才见面。

    曼苏尔讲述了阿布-萨拉麦的所作所为,要并波悉林表态。并波悉林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痛快的同意杀死阿布-萨拉麦,为了表示对哈里发兄弟的忠心,派出人与曼苏尔回库法,在阿布-萨拉麦下朝的路上将其刺杀。

    并·波悉林确实是个枭雄,为了权势富贵,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的恩人,同时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但他却漏算了一点,阿拔斯、曼苏尔如此对待功臣,自己的功劳更大,威胁更大,难道不同意是阿拔斯兄弟的眼中钉么。五年后,并·波悉林帮曼苏尔打败他的竞争对手后,被曼苏尔暗算抓捕,历数并·波悉林杀害害革命元老的罪状(主要就是杀害阿布-萨拉麦),将其虐杀。当真是一报还一报。

    阿布-萨拉麦是阿巴斯党的首席元老,在他被杀之前,阿巴斯朝的地盘分为三大块:剌夷和剌夷以东,完全听命于并波悉林;剌夷以西到麦尔旺的首都哈兰,包括半个伊朗、大部分伊拉克,归阿布-萨拉麦,哈兰和哈兰以西,属于萨卜战役的胜利者——皇叔阿卜杜拉。

    阿布-萨拉麦死后,他的伊朗、伊拉克地盘貌似可以由阿巴斯朝廷接管了,哈里发阿布·阿拔斯派另一位皇叔去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做总督,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试探并·波悉林。

    阿布-萨拉麦活着的时候,法尔斯由阿布-萨拉麦的党徒控制,阿布-萨拉麦被并波悉林派去的杀手刺死,并波悉林也老实不客气的派人赶走阿布-萨拉麦派去的总督,于是,并波悉林控制的疆域,东起锡尔河,西至扎格罗斯山脉,大致以现代两伊边界为界,与阿巴斯朝廷直辖地域相邻。

    这个时候法尔斯已经有一位并·波悉林派去的总督,现在这位并波悉林派去的总督很为难,因为,并波悉林明确指令他,任何没有并波悉林授权来做法尔斯总督的人,都得被斩首。按并·波悉林的命令,必须砍皇叔的脑袋,但如果这么做,就是公开造反。

    这位总督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强迫皇叔发誓,约法三章:第一,皇叔不许登上讲坛带领信众布道;第二,和平时期不许携带武器;第三,不得管理日常事务。总之,皇叔与军政教三大权无关,只有总督的空头衔。

    对并波悉林如此明目张胆的扩张活动,阿布·阿拔斯、曼苏尔兄弟十分不安。

    并波悉林年纪不大,却心机极深,虽然最初只是传教士,几年历练下来,成长为军政双栖明星,伊朗东部、中亚只知并波悉林,不知哈里发。

    除此之外,并波悉林是前任阿巴斯党党魁、现任哈里发的哥哥——易卜拉欣的亲信、嫡系,是易卜拉欣一手把并波悉林从一个卑微的奴隶,提拔为东方之王的。而易卜拉欣被捕、死亡都蹊跷离奇,从受益者的角度分析,阿布·阿拔斯应该对此事负责,万一并波悉林打着为易卜拉欣复仇的旗号起兵,也不是闹着玩的。

    为了摸清并波悉林到底是何居心,阿布·阿拔斯让他弟弟曼苏尔再去一趟木鹿,只带30个随从。

    并波悉林方面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当年呼罗珊地下|党首席元老苏莱曼,此人的资格比并·波悉林还要老,但只负责带领信徒做礼拜。苏莱曼看出阿拔斯兄弟对并·波悉林的不放心,主动和曼苏尔的一个随从打招呼,说:“朋友,我们希望你们能完成任务,如果需要,随时来找我,我乐于效力。

    苏莱曼和这个随从交往的消息很快走漏,呼罗珊是并波悉林的地盘,找个借口杀个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这个随从为了自保,抢先一步向并波悉林透露苏莱曼与自己的谈话内容。于是并·波悉林下令将苏莱曼处死,然后放曼苏尔回伊拉克。

    曼苏尔回来就对哈里发阿布·阿拔斯说:“如果你让并·波悉林活着,你就啥都不是,他可以做任何任何他想做的事。”

    阿布·阿拔斯说:“你别说了,这件事交给你了。”阿布·阿拔斯的健康状况显然不佳,即位之初就任命曼苏尔为继承人,把剪除并·波悉林的工作交给曼苏尔。

    4、中亚动乱、怛罗斯之战

    前文说过,阿拔斯王朝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就是披着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并·波悉林麾下第一大将卡赫塔巴公开鼓动呼罗珊的波斯人反对和屠杀阿拉伯人。“这片土地本来属于你们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现在真主的伟力和光荣与你们同在,权力已经离开了阿拉伯人……真主让你们战胜阿拉伯人,你们将战胜和屠杀他们。”皇叔阿卜杜拉统帅的呼罗珊军队在叙利亚大肆屠杀阿拉伯人,挖坟掘墓,反攻倒算。

    阿拔斯王朝是个波斯色彩很浓的王朝,阿拉伯人失去了前朝的崇高地位,成为帝国诸多民族之一,地位大不如前。

    希提在《阿拉伯通史》用了一大段酸楚的文字,讲述了这种阿巴斯朝的变化:

    【波斯边境上的库法城已经变成新的首都,呼罗珊人已经变成了哈里发的护卫。波斯人占据了政府中最重要的职位,从哈里发帝国各民族人民中选拔出来的官员,代替了原来的阿拉比亚贵族。旧的阿拉比亚穆斯林与新的外族穆斯林,互相联合,逐渐融合起来。阿拉比亚民族主义覆灭了……】

    于是在河中的阿拉伯人不干了,有一名叫做沙里克的阿拉伯人,是一个什叶派分子,曾参加过反对倭马亚朝的运动,但也不同意阿拔斯族任哈里发。所以他提出的口号是:“我们为反对倭马亚朝进行了斗争,流血牺牲,并不是要臣服于阿拔斯朝!”

    当时他奉命驻守在昭武九国安国都城布哈拉,也就是捕喝城。在750年夏天,他联系了一些什叶派阿拉伯人,在捕喝城竖起反旗造反了。很短时间就聚集了三万人之众,其中少部分是职业军队,大多数都是原来白衣大食时代的民兵。

    这完全就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矛盾的爆发,于是驻扎木鹿的并·波悉林派遣大将齐亚德率领一万呼罗珊宗教战士军前往镇压。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沙里克麾下这三万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却有着十分强悍的战斗力,他们在捕喝城外设伏,一战就歼灭了齐雅德麾下一万呼罗珊官军,齐雅德仅以身免,只身逃往安**队那里寻求庇护。

    安国和其他昭武九国这时候的态度是全力支持并·波悉林和齐雅德的。原因非常简单,前文我们一直有说阿拉伯帝国扩张过快,白衣大食依靠武力,非常残暴的统治被征服地区的民众。

    河中昭武九国的粟特人同样被白衣大食阿拉伯人掠夺,压迫了几十年。他们被这些阿拉伯人赶出捕喝城,只能在城外筑堡居住,他们的田地,他们的一切都被阿拉伯人强占,还要负责阿拉伯人所有的需求,同时每年还要负担沉重的税赋。所以这些昭武九国粟特人无比仇视阿拉伯人,而波斯人在这之前跟他们一样被阿拉伯人奴役,波斯人和昭武九国都信仰祆教,并且语音还非常相近,所以这些昭武九国人对波斯人(呼罗珊人)充满了好感。

    于是昭武九国主动帮助黑衣大食平乱,安国出兵一万,米国出兵一万,同时并·波悉林再次派呼罗珊大军前来平叛,安国国王是地头蛇,他到周围的村庄活动,使乱党得不到粮食和饲料,成功切断了沙里克军的的给养。三万反叛军坚持了三十七日之后不得不突围,结果在在若康达沙里克被齐雅德追上击毙。

    沙里克一死,乱军群龙无首,很快被平息下去。为报复当地居民,阿拔斯军占领捕喝城后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大部分居民被杀害,没有死于刀下的人都被吊死在城门上。胜利者最后纵火焚城,据说大火一直燃烧了3天。之后齐雅德继续率军前往花剌子模平叛。

    不久之后又出变故,齐雅德从花剌子模平乱回到捕喝城的时候,把安国国王屈底波(三十多年前安国被反对白衣大食的突厥人占领,呼罗珊总督屈底波赶跑了这伙突厥人,扶植原来的安国王室笃萨波提为国王,笃萨波提为感谢屈底波,就把儿子改名也叫屈底波)杀了。

    齐雅德杀安国国王的原因有很多种,有说是屈底波背离了胡大而被处死,也有说是他曾偷偷给唐朝写信请求讨伐黑衣大食被发现而被杀死。这里我倾向第二种说法,因为第一种说法完全是扯淡嘛,在这个时期,昭武九国的所有国王本来就是信奉祆教而不信奉胡大的,这个理由根本说不通。

    而第二种说法是有可能的,因为齐雅德在获胜之后的残暴行为,或者因为屈底波看清了呼罗珊人其实比阿拉伯人好不到哪里去,感觉自己赶跑了一只狼,来了一只虎,向唐朝求援是可能的。不过也有可能就是没有任何原因,齐雅德或者并·波悉林认为昭武九国这么多军力不利于他们统治河中,或者干脆就是为了立威,为了抢劫。

    总之,齐雅德从花剌子模一回来,就直接杀死了安国国王。这一举动立刻在河中昭武九国掀起了轩然大波,脾气暴躁生性好战的昭武九国人顿时就不干了。他们见识过这些呼罗珊宗教战士的战斗力(之前齐雅德一万正规军被沙里克打得全军覆没),以为对方不过如此。于是他们纠集数万军队造反了。

    但是呼罗珊战士战斗力虽然菜,昭武九**队战争却是更菜,很快齐雅德就率领一万多呼罗珊骑兵将数倍于己的昭武九**队打得一败再败。继安国国王被杀之后,米国、史国国王也被杀死,数百昭武九国德赫干被处死,呼罗珊军队在河中到处屠城……

    强调一点,这些事情都发生在750年七月之后,而高仙芝屠石国是发生在750年二月或者三月。

    再说一下战斗力的问题。冷兵器时代如果正面无任何技巧硬刚,那边会赢?一支军队的战斗怎么判断呢?

    我认为,主要要看三条:1,军队的士兵是是否有善战的传统;2,士兵是否足够的训练和作战经验,纪律性和组织性怎么样;3,士兵的士气、斗志、作战时的气势。

    波斯人有数千年的战斗史,本就是个善战的民族,这些呼罗珊士兵虽然刚刚放下锄头不久,战斗经验欠缺。但善战的因子天生就有,加上皈依胡大之后狂热的宗教信仰,让他们悍不畏死,打起仗来非常疯狂。所以这支成立不久的呼罗珊军队打败了士气低迷的,气势全无的白衣大食主力。

    那为什么他们又打不过再河中造反的白衣大食民兵呢?因为阿拉伯人同样善战,并且这些民兵都是有十几年作战经验的老兵,这一点远胜呼罗珊军队。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他们被呼罗珊人逼到了绝境,造反是为了生存而战,比起之前的白衣大食官军士气低迷,气势全无的弱点来,他们现在的士气和斗志一点也不比呼罗珊军队差。所以呼罗珊正规军打不过临时组织起来的这支民兵很应该。

    那为什么昭武九**队战斗力这么差呢?因为他们这三条一条都不占。他们的祖先被匈奴人打败于是逃到河中,之后他们安息国打败,然后臣服安息国,后来又在东汉和匈奴两边骑墙,再后来他们被萨珊波斯打败,再被突厥打败,再被唐朝打败,再被白衣大食打败……他们是被奴役惯了,做惯了奴才的,骨子就没有善战的因子。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更没有了,不打胜仗如何有经验;至于第三点,他们也没有,他们的骨子就是色厉内荏,因为上千年来被打脸打多了,所以他们在私下里在与自己差不多的人面前,就像阿Q和小D一样,脾气非常火爆,一见面就要争吵打架。他们在平时看上去骁勇无比,极其好战,但骨子却是非常怯弱,一旦意识到对方比自己强大,一打被打痛,立刻就会瞬间奔溃。

    所以昭武九**队的战斗力就是渣渣中的渣渣!

    所以一万多的呼罗珊军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数倍于己的昭武九国杀得大败,河中很快平定下来。这时,差不多已经到了750年的年末,半年多以后就是怛罗斯之战。三万安西联军对战十多万呼罗珊联军。因为前面说的这三点原因,真正的百战精锐同样打得这支呼罗珊军大败,杀死对方七万多人,安西军损失微乎其微。最后葛逻禄突然反水,安西军腹背受敌,一下大乱,最终惨败收场。

    同时黑衣大食被安西的战力震撼,虽然打赢,但没过多久立刻遣使来唐朝求和……之后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被腰斩,一蹶不振。

    </br>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